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1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234篇
基础医学   894篇
口腔科学   311篇
临床医学   2038篇
内科学   691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868篇
特种医学   5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91篇
综合类   4441篇
预防医学   707篇
眼科学   323篇
药学   1787篇
  42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2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301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262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在Broca区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Broca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语言皮质激活区域和皮质下传导通路,术中在唤醒麻醉下通过直接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皮质和皮质下传导通路,并在术中磁共振、实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中央前回腹侧部(vPMC)将患者分为未侵犯vPMC(仅侵犯额下回后部)组24例,侵犯vPMC组18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情况和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术中语言功能区定位,34例(81.0%)至少有1个阳性定位点;3例(7.1%)在定位过程中出现癫痫局灶性发作。25例患者肿瘤为全切除,17例为非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14例,Ⅳ级者5例。术后1个月内(近期)16例(38.1%)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4例(9.5%)未恢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14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11例死亡。与未侵犯vPMC组比较,侵犯vPMC组肿瘤的WHO级别高(P=0.011),术后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比率高[分别为10/18、25.0%(6/24),P=0.044],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4±5.2)个月、(80.7±3.2)个月]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8±5.8)个月、(80.8±3.2)个月]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治疗Broca区胶质瘤有助于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肿瘤侵犯vPMC比仅侵犯额下回后部者引起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6例行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动过缓、尿潴留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MMSE得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中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7-70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注射利多卡因2~4 m L麻醉,观察组使用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复方盐酸阿替卡因0.6~0.8 mL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麻醉前后血压与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平稳,而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心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起效快,镇痛力强,感觉恢复快,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王尧 《中国校医》2019,33(8):582
目的 探究唤醒状态联合中央沟定位对脑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运动区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唤醒状态联合中央沟定位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术后第6、12个月的Kamofsky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70例患者中,有40例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感觉减退者有6例,肌力下降者有5例,肌力下降伴感觉减退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57%(13/70)。6个月后,应用增强MRI显示有4例患者肿瘤灶周围明显强化,进一步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发现有1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前及术后第6、12个月的Kamofsky评分分别为(89.62±11.88)及(80.73±9.91)、(65.82±12.36)。结论 唤醒状态联合中央沟定位能最大限度切除脑运动区胶质瘤,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全身麻醉诱导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探讨减少胃内进气的效果。方法择期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5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期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进行面罩通气,两组的起始通气压力为15 cmH_2O。S组采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及时降低通气压力,直至未发现食管进气为止;C组通气压力维持15 cmH_2O。两组均采用低频超声探头观察并测量麻醉诱导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SA),机械通气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通气前后胃窦部CSA。记录通气结束后胃内进气情况,末次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呼出潮气量(VTe)、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和呼气末氧浓度(C_(ET)O_2)。结果通气结束后,S组胃进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末次通气时S组Ppeak、VTe、C_(ET)O_2明显低于C组(P0.01),P_(ET)CO_2明显高于C组(P0.01)。通气结束后S组CSA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麻醉诱导期间面罩压力通气时,通过超声实时监测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可明显减少胃内进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6.
87.
Septic meningitis secondary to epidural anesthesia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that is usually related to exogenous contamination from inadequate aseptic techniques, so the most frequent microorganisms observed are S. aureus and S. salivarius.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woman who, after receiving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normal delivery, presented septic meningitis due to E. faecium with recurrence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 probably secondary to pyogenic ventriculitis undetected in the first episode.We highlight the rarity of the case,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this type of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88.
89.
90.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s often used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ecause of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nd decreased secondary brain injury. However, this procedure lacks clinical evidence supporting its efficacy, and adverse outcomes have been reported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A 61-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as admitted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mediately after admission, he underwent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with a target temperature of 33.0°C for neuroprotection.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for emergency surgery because he developed a mass effect, hypothermic cardiac arrest occurred following an additional decrease in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Moreov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used by restenosis of the previous PCI lesio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cardiac arrest. Although the patient recovered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after an hour-lo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 rewarming, he eventually died of subsequent repetitive cardiac arrests. When anesthetizing patients undergo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caution is required to prevent adverse outcomes that can be caused by unintentional severe hypothermia and exacerbation of underlying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